【教育文摘】呵护孩子的小情绪

呵护孩子的小情绪

摘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年第31期

作者:刘远方

  一天我下班回家,看见儿子正在写作业,就习惯性地问候了一句:“写作业呐!”儿子头也不抬,没好气地回了我一句:“不然呢!”当时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只觉得可能他的作业比较多,没空理我。于是,我便自顾自地去做家务了。

  吃完饭后,我看他坐在沙发上看课外书,约莫是写完作业了,我想和他聊两句,便随口问了句:“作业写完啦?”谁知,他气冲冲地对我说:“还没有!我刚吃完饭,难道看会儿书都不行吗?”我被他的回应吓了一跳,第一反应是想冲他发火:妈妈问两句都不行了吗?但是,我立刻止住了这个念头。仔细想来,儿子平时很乖巧,不会这样无缘无故发脾气的,今天肯定是在学校遇到什么事了。

  于是,我调整了呼吸,坐到他的身边,摸了摸他的头,轻声问他:“你今天在学校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吗?告诉妈妈可以吗?看看我有什么能帮你的?”儿子听了我的话,缓缓把书放下来,撅了撅嘴,小声地说:“是受了一点小委屈,心里有点难受·语文课上小江拿我开玩笑,说我是‘白骨精’,我就和他对峙了一番。然后我俩争吵时被老师发现了,就被罚站了。”我松了一口气,原来是这么回事,于是我安慰了儿子一会儿,同时也告诉他如果今后再发生这样的事该如何应对。很快儿子的情绪就稳定了下来,还为今天对我的态度道歉。

  每个人都会有小情绪,尤其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在面对委屈、压力或冲突时,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恰当的方法去舒缓自己的情绪,以致于看到什么都不顺眼,也不会像成人般隐藏自己的情绪。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只是看到他们情绪的表面,而不去了解他们的内心,往往会产生一些冲突,从而破坏亲子关系的和谐。久而久之,甚至会让孩子丧失对父母的信任。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的情绪亟须呵护。

  首先,觉察孩子的小情绪。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不会像小时候那样把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小心思也会越来越多。这就需要老师或家长敏锐地觉察他们的小情绪。平时话很多的孩子,突然不爱搭理人;平时爱动的孩子,突然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平时很温和的孩子,突然变得暴躁…这些现象的出现,都说明他们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小情绪。我们常说,他们会耍小孩子脾气,其实小孩子也不会无缘无故发脾气,我们不能被孩子的情绪所左右,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以暴制暴,而是要引导孩子正视他们的小情绪,说出困扰,寻求帮助。

  其次,理解孩子的小情绪。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很多时候在我们看来很小的事,他们却手足无措。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对于孩子的小情绪,不可轻视,找到其情绪波动的原因,做到共情与理解,如此离走进孩子的心里又近了一步。反之,如果我们在孩子向我们敞开心扉时,只觉得他们不过是无病呻吟,或者只关注到他们在事件中犯的错误,一味批评他们,他们以后可能再也不会向你倾诉心声。

  最后,疏导孩子的小情绪。我们可以通过述说别人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读书观影等方式,引导孩子,使他们明白自己所遇到的事情很常见,很多人都会有同样的烦恼。通过这样的契机,教会孩子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与老师沟通,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把坏情绪无限放大到日常生活之中,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甚至会伤害到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刚开始,老师或父母可以作为引导者,慢慢地,孩子一定能够总结经验,学会处理自己的小情绪,从而获得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