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教书育人》2024年12月
作者:韩庆文
真实的教育是认识和遵循教育规律的过程,形式主义在教育中会因为违反教育规律而难以持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布置了亲子共读作业,并要求将照片上传,家长把照片传上去了,共读却没有完成:有的教师布置了家务劳动作业,学生摆好吸尘、拖地的架势或刷碗、洗筷的姿势,家长拍照后就放弃了引导其完成作业;有的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抓拍和摆拍了照片上传后,没有完成任务就结束了;有的教师想尽快解决学生违纪问题,就以变相体罚代替心理疏导,幻想一劳永逸,实际上效果不佳甚至起了反作用。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样的教育难言真实,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副作用。
虚假的教育会带来虚假的成长,这是教育的最大弯路。理解儿童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模仿心理基础是相信和依赖,教师作为儿童依赖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身教就是最好的引导,想立德树人就要率先垂范,真正体现模仿的救育价值,只有树立好榜样,再激发兴趣,才可以吸引学生。所以,教育的第一步,是施教者做好自己。
学生往往喜欢进行模仿性学习,面对学生的“模仿”,教师想“做”给学生看,个人修养和学识水平就很关键,需要不断打磨,以让学生“模仿”得“津津有味”。这个“打磨”就是教师不断发现和遵循教育规律成长的过程,需要时间磨合。无论传道授业解惑,还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的专业“打磨”一定会转化为教育正能量,最终有益于学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知行合一是最真实的教育,包括执教者自我教育,认识、理解和顺应教育规律,师表在先,亲力亲为,然后与孩子共同成长、相互成就,这是一项长期工程。觉醒的教育者深知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应积极觉察并与那些虚假教育即时道别。
真实的教育没有捷径。教育者本身并不完美,需要完善而无需伪装,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让教育进程变得自然和朴实,才能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并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