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摘】等待自己成为照亮他人的光

等待自己成为照亮他人的光

摘自《课外阅读》》20237

作者:吴梦莉

我从来都不喜欢物理。

力学、电学、磁场…每一个名词都像是远古时代的咒语,神秘、古怪,且难以捉摸。网上说,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可是16岁的我根本不想了解物质,我想了解的,只有自己。

想要抵达的地方是哪里?想要遇见的人是谁?想要触及的梦想是什么?这些未知和惶惑是雪碧里面的透明气泡,让整颗心都“咕嘟咕嘟”地不安。我常常在听课的时候走神,然后在考试的时候发呆,最后对着不及格的试卷掉眼泪。

真的很痛苦!浑浑噩噩好痛苦,不被喜欢好痛苦,一事无成好痛苦…而最痛苦的,莫过于我明明如此厌恶自己的一切,却无力做出任何改变。

彼时,我的前座是物理课代表成绩极好,偏偏为人谦逊,常常坐在那里看课外书,长长的睫毛影子落在纸面上,仿佛蝴蝶的倒影。我曾无意瞥到过书的名字,是《极简宇宙史》。

“看这种闲书有什么用呢?”那时的我的确怀着隐秘的嫉恨之情,如此质问过他。而他的回答是:“它能让我安心。

直到现在,我依然能清楚地记起他说那句话时的神情一鼻翼微微翕动,唇角上落了一块乳白色的光斑,像一个极轻的笑,偏偏充满了笃定的味道,令人愿意义无反顾地相信他。

所以,我悄悄买下了那本书,并且在某个失眠的深夜里打开了它,看到了那句话:“你确实很小,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闪耀。”因为在物理学上,我们都是星星的孩子。

那些让我焦虑的、害怕的片混沌的未来,其实早在宇宙大爆炸那一刻就已经决定,而我所有的欲望、野心与沉思,都是浩瀚星海中的一粒微尘,是广袤宇宙的一笔轮廓。

帕斯捷尔纳克说:“星星应该哈哈大笑,反正宇宙是个偏僻的地方。”我觉得,我们作为星星的孩子,也该哈哈大笑,放肆地,大声地,仿佛自己就是整个宇宙。

那天之后,我忽然对物理产生了兴趣,不仅找出了高一的物理书,还跑到书店买了一大摞资料,搭配一个充电小台灯和超厚笔记本。

我就这样从重力的方向开始学起,一点点地往下啃,不会做的题就翻后面的答案,看别人是从哪条定律入手的,自己再做一遍,心底竟然也可以发出“原来也并没有多难”的感慨来…

那一次,我的物理成绩是71分,是我读高中以来第一次及格。而这一切不过是开始。我做题速度很慢,在强行提速训练一阵子后,分数并没有提高多少,整个人还疲惫不堪。这样的困境最后是被物理老师的一句话破除的:“你找到适合自已的做题节奏就行了。”

我便真的不再在意其他人的速度,只是沉下心来慢慢写,保证自己做过的题百分之百正确

高考前,我的物理成绩终于稳定在了90分以上。而那个时候,我的一本习题集已经被前前后后翻了8遍,布满了红色、黑色、蓝色的笔记。

也不是没有想过放弃。在摸到自己食指和中指上的茧子时,在喝咖啡喝到吐时,在成绩始终看不到起色时…那份不甘便如从空气间隙钻出的巨蟒,勒得人几乎不能呼吸。

而我能做的,不过是拾头跳望夜空,看那些闪烁的、燃烧的星星,仿佛一朵朵永不调零的玫瑰。

那些几乎支撑不下去的时刻,我都是靠着头顶的“玫瑰”走下去的,跌跌撞撞,狼狈不堪,终于抵达了现在,抵达了写下这句话的一瞬间——

“离我们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有4.2光年,所以向宇宙下订单要有耐心。”

有耐心等待星光的万里奔赴,等待自己成为照亮他人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