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文献】关于“双减”的相关文章汇总

关于“双减”的相关文章汇总

                                            关于“双减”的相关文章汇总

序号

作者

姓名

文章题目

内容摘要

出处

1

范作宝

“双减”背影下学校德育美育校本资源开发与整合探索

由于受升学考试评价制度等影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健康问题频发,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国家相继出台了“双减”“五项管理”“美育《意见》”,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本文为丰富学校德育美育课程,开发与整合德育美育资源,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并进行了深入思考。

《教书育人》2021/12,P12

2

孙发喜

“双减”政策下综合实践活动课建设策略

双减政策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需要学校强化理念武装机制保障和时间保证活动中要促进学生兴趣激发、自主实践和能力发展评价要基于切实观察活动成效给予老师和学生奖励

《教书育人》2022/1,P8

3

叶青

“双减”我们这样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老师舒心

文章从课后作业大变样,让学生开心;课后服务课程质量好,让家长放心;暖心政策接地气,让教师舒心等方面作出有益的尝试,学校管理在“双减”背景下,更要重视学生、家长、老师的获得感,着眼高处,想在细处,做在实处,着力在要紧处,确实服务好学生、引导好家长、培养好教师,真正落实“双减”。

《人民教育》2022/3-4,P91

4

梁焕霞

“双减”倒逼学校整体改进

“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课堂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缓解家长过度焦虑,笔者所在学校采取切实措施,见到实效:突破“增效减负”的关键,将着力点放在课堂教学与作业管理,提高课堂效率,减轻作业负担;消除家校沟通障碍,通过家长的广泛参与,拓展家校育人的广度;学校整体改进举措,让育人主阵地回归校园,条块管理与文化引领相结合,关注外在行为与内在素养相结合,量化考核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使教师在幸福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教与学在合作中相互促进。

《人民教育》2022/3-4,P94

5

赵国彬

“双减”为村小阅读写作带来新机遇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讲清“双减”减什么,为什么减,让家长明白孩子阅读素养的提升、阅读底蕴的丰厚是影响人生的大事,学校通过“质量评价记录表”鼓励学生阅读,激发学生转化阅读成果、生成写作能力,从而以读立校,以写育人。

 

《人民教育》2022/5,P49

6

崔学鸿

“双减”需要达成三点共识

“双减”政策落地,重拳出击,规范治理校外培训乱象,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需要达成三点共识:一、规范清理校外培训机构,不仅仅是为了省钱省时间,主要是为了保护孩子“学力”。二、减负不仅仅是少布置作业,关键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确保“减负不减质”。三、减负不仅仅是一减了之,而是要实现“减负提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民教育》2022/5,P51

7

郑晓薇 刘婷

“双减”背景下语言类课程群建设

双减背景下,建立与双减政策价值追求相适应的课程结构、教学方式,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必然要求。对语文、英语等语言类课程进行类化整合与优化改良,从架构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建立评价机制,开发教学资源四个角度。构建起融合是语言类课程群。课程群建设为提高语言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语言综合素养,增强国际理解提供了实践路径

《人民教育》2022/5,P64

8

辛涛   李刚

深入推进“双减”的战略定位与可能路径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课外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以来,“双减”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但是仍存在诸多挑战。深入推进“双减”,可以基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深入理解“双减”的战略定位,明确其定位目标、定位、关键任务与推进动力,从客观审视校外培训机构的价值、加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等方向加强探索。

《人民教育》2022/6,P20

9

罗树庚

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去思考“双减”

从学生需求出发去思考“双减”,去突围课后服务,去推进教育的整体改革,首先变“教课堂”为“习课堂”,配套作业课内完成,书面作业不出校门;其次丰富课后服务课程供给,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所需;最后从学生健康成长、未来所需的视角去指导学生校外闲暇时光。

《人民教育》2022/6,P39

10

李澎 卢光阳

“双减”遇见“自主教育”

“自由驰骋海洋,主动发展乐园”办学目标的合肥南门小学,在“双减”政策后,下午三点半后的社团或董更丰富多彩。大型活动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组织,学科教学突出培养学生自学习惯、自学能力,在轻松快乐中自主观察、体验、实践。“双减”要求教师和家长共同成长,让“自主教育”走得更实更远。

《人民教育》2022/6,P72

11

丁世明 邹燕

“双减”之下,如何实现低负高效

“双减”落地,要求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学校通过三方面发力,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追求低负高效,让课堂教学质量“增”起来;二、抓好高质量作业管理行动研究,提升作业品质;三、凝集家校社合力,共同营造有利于“双减”落地的环境。

《人民教育》2022/6,P75

12

戴维亮

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双减”政策下小学课后服务实施策略

“双减”政策背景下。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各地区对课后服务进行了优化改革,课后服务是解决家长急难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它能有效增强教育服务功能,减轻家长的负担。

《教书育人》

2022/2,P18

13

焦燕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升新举措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已成为学校和老师给学生减负的关键性举措。面对这一教育新形式和教学新要求,学校和老师都要吃透政策精神,加大教育教学管理力度,采取相应的强化措施,向课堂要实效,以此达到减负不减教育质量的新要求。

《教书育人》

2022/2,P20

14

李逢昌

除弊减负还教育本真,兴利增效强学生素养——论“双减”背景下提升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必须牢牢把握课堂主阵地,构建高效课堂,合理设计作业,有序开展课外活动,以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准则进行分层辅导,积极构建“减负降压”与“提质增效”的动态平衡,构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良好教育环境。

《教书育人》

2022/2,P22

15

付跃君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考试管理的方向和主要策略

中高考在现代教育系统中是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但是从宏观教学和人才培养角度来看,考试标准化建设的问题导致教育工作的外延难以得到有效拓宽,无法真正实现素质层面的教育培养,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双减政策的实施,除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之外,也提出了中小学考试管理层面的升级战略,强调从考试的核心内涵,教育机制出发,实现教学应用的全局化创新

《教书育人》

2022/6,P4

16

刘兴忠

“双减”政策下教师压力生成原因及化解策略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落实,学校、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本文主要从思想认识、提质增效,课后服务,学生托管,教师生活等五个方面分析“双减”政策下教师压力产生的原因;从核定学校总体工作量,推行教师的弹性工作制,提升教师工作保障能力,统筹利用社会资源,做好思想和认识的转变工作等五个方面提出学校层面的化解策略从强化自身使命担当、轻装上阵顺势而为,助力教育回归正常、彰显自身帮扶价值等四个方面阐明教师层面的化解策略。

《教书育人》

2022/6,P45

17

杨凤辉

“双减”背景下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三维”路径

从语文学科来看,落实“双减”,设计语文个性化作业,必须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立足两个根本,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语文素养培养有机融合;做到两个坚持,坚持优秀传统教育理念传承,坚持育人方式创新;指向三度目标,梯度分级、广度延伸、深度开发,让作业设计更有精准度、创新度、生长度

《人民教育》2022/1,P65

18

程国超 方意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策略

“双减”背景下,学生可以自主安排的课余时间大幅增多,学习生活更加具有弹性、个性和趣味性,这对学生的课余时间规划和管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不少学生对此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学校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时间观念,培养课余时间管理能力和规划能力,让学生的课余时间过得愉快、充实而有意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5,P21

19

胡波波

“双减”之下,如何进一步缓解教育焦虑

如何进一步缓解教育焦虑?这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发挥合力,脚步放慢一点,心态放稳一点,让孩子拥有努力而不焦虑,紧张而又健康的学习状态,让孩子学会独立成长。通过教育来寻找有意义的生活。

《教师博览》2022/1,P4

20

向其坤

“双减”带来的三个转变

笔者认为,“双减”之后的美好变化,我们可以从三个转变中感知。一、让教育在“双减”下回归初心;二、学生学会在“时间浪费”中成长;三、让教师敢于进行最“兜底”的思考

《教师博览》2022/1,P5

21

杨雪梅

“双减”之下,用妥帖的关照和引领陪伴一程

“双减”政策的落地,出发点是减轻学生负担,缓解教育焦虑。教师必须是被关注的重要环节,理解老师,关注老师的心理状态,学校领导层面给予老师支持和引领,缓解教师焦虑。家长多是被浮华社会裹挟前行的的群体,也时不时的提醒与陪伴。关注教育发展的人都有责任做一个减“焦”人,多一分理解,一丝熨帖,一程陪伴。

《教师博览》2022/1,P8

22

沈丽新

“双减”,让“分层教学”从“尽力”走向“必须”

“双减”,让焦虑的家长从寄希望于培训机构到寄希望于孩子老师,佛系家长则让老师的“分层教学”从“尽力”变成了“必须”,“必须”推动有能力的孩子向前冲,也“必须”照顾走得慢、原地打转、甚至往后退的孩子。

《教师博览》2022/1,P16

23

何捷

“双减”后,警惕将课上成“流水线上的机械操练”

“双减”后的课堂要上的有效,教师应注重学生兴趣的维护,教学过程中,更要唤醒学生内在的持久热情,这样才能使他们走出学校后,对周围的人和事具有友善的态度、真诚的情感、美好的视角。拥有真、善、美品质的人,也容易被真、善、美的光芒所照耀,得到真、善、美的呵护。莫将课堂上成“流水线上的机械训操练”,不要用新的形式“填鸭”。

《教师博览》2022/1,P41

24

吴佳盈

“双减”政策下背景整体提升作业育人功能的实践探索

“双减”政策下,浙江省杭州市临平第二中学积极探索作业育人“三力”模型,提升作业管理规范力,激发学生作业内生力,促进五育融合力,整合校内校外教育资源,推行德育作业,实践作业,体验作业等,提升作业育人合力,努力促进“减负”与“增效”目标的达成。

《基础教育参考》2022/2,P65

25

谢南燕

“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学生减负增效?

“双减”背景下,作为基层学校,通过五点减负增效,一、增学校课程管理之校,减校外盲目培训之负;二、增教师课前备课之效,减低效课堂之负,三、增课中学生主动学习之效;减课后加码之负;四、增课后作业研究之效,减学生沉入题海之负;五、增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之效,减家长焦虑之负。

《中国德育》2021/22,P12

 

 

 

 

 

 

鹤北中学图书馆

张琼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