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美的《呼兰河传》
作者简介: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内容简介:
《呼兰河传》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小说。它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贯穿始终的风俗描写,对于特定氛围的渲染,有如一副栩栩如生的乡土风俗画,写人也不要求面面俱到,而是重在刻画人的灵魂。在场景和细节的连缀中,常常弥漫着浓郁的诗意。叙述的调子是舒缓、平淡的既有浓厚的乡情,又有几分惆怅。可以说萧红创造了一种小说、散文与诗之间的独特文体。
读后感:
暑假中,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它把我带到了20世纪的小城--呼兰河。
这个小城并不繁华,都是生活当中很平常的一些事情,然而作者却写得如此有趣、独特。她着力于呼兰河城的性格,意欲表达的是她对于这座小城既爱又“恨”的复杂情感态度。其中既有对于充斥呼兰河城历史的惰性力量,人们的愚昧、麻木、自私、迷信、毫无进取精神的批判,又对后花园、祖父,及火烧云等故乡风物的怀念,也对于冯歪嘴子坚韧顽强的生命力的肯定与赞美。
第六章中使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刻画了一位可怜又可悲的有二伯,他有几分阿Q精神,性情古怪和倔强,从他的外表就能一眼看出:草帽没有边沿,晒得像一个倭瓜,虽然讨饭不像讨饭的,可走起路来像一个大将军,日常生活中喜欢穿齐到膝头的衣裳,穿的鞋是掉底缺跟的,喜欢和动物说话,不喜欢和人说话,这些都是因为当时社会人的世态炎凉,不如动物的人被长期压制形成的,欺弱怕强的病态人格。
第三章在作者童年的后花园里,与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生活充满了乐趣。也只有祖父能给她的童年带来一丝安慰,有一次祖父和作者在后花园里铲草,她不认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作者小时候真是充满了童真。
《呼兰河传》中有幽默和讽刺,读来令人忍俊不禁,但大抵上是一种“含泪的微笑”,透露出背井离乡的作者心底的淡淡忧伤和哀愁。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作者的写作风格,她把里面的人物写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眼前,让我对作者身处当时旧中国而感到同情和怜惜。
七(8)班冯钰珺 指导老师:孙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