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文献】关于整本书阅读相关文章汇总

关于整本书阅读相关文章汇总

序号

作者

姓名

文章题目

内容摘要

出处

1

纪秋香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从教师自身开始——以《平凡的世界》为例

语文教育界已经开始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价值、课程建设实施路径的问题,对语文教师自身的整本书阅读现状研究却较少。语文教师是课程实施者,他们的阅读积累和素养决定着“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任务群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从以下几方面提升专业能力:认识课程价值,把握阅读方向;激活阅读需求,充分研读作品;合作共研探究,加深阅读体悟。参照经验知识,转化阅读内容。

《语文学习》2019.3,P16

2

张燕玲 倪佳敏

“整本书阅读”: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必由之路

整本书的阅读可以弥补语文教材单篇阅读的不足,更好的培养语感,提升思维能力和鉴赏水平;可以改善网络电子信息的碎片化、娱乐化、肤浅化的认知体系;整本书阅读还可以促进文化认同,推进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位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6,P30

3

昆明市罗浩宇名师工作室

读整本知经典 经百转览珍奇——全国高端“整本书阅读”教学研讨会侧记

通过11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示范课,采用主题式阅读、化繁为简、评析人物、情节梳理、圈点批注、辩论朗读等阅读方法,促使学生读懂整本书,习得阅读整本书得方法,提升自主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6,P75

4

李学森 高燕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小”“大”之辨——从程翔老师《论语》起始课说开去

“抓大放小”的教学策略,既有宏观的解读,也有微观的审视,激发和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性、独创性、深刻性的思考,助力学生用阅读托举美好未来。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6,P78

5

施云锋

巧借名著导读推进整本书阅读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教学部分的新变化,引导着师生关注读书方法、阅读策略,同时也鼓励学生在全班共读的基础上开展专题研究,提倡教师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最后通过自主阅读来巩固研究成果。因此,利用好名著导读新的教学思路来指导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对于构建阅读教学中三为一体的课程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8,P78

6

王君

因为爱情——《小王子》整本书阅读之主题型课堂教学实录

通过王君老师执教的《<小王子>整本书阅读》教学实录,位一线教师突破固话思维,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实现语文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提供内涵丰富、独居匠心的直观课例。

《语文教学通讯》2019.9,P23

7

仝静  贾玲

消除隔膜 聆听花语 氤氲花香——《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研究课教学案例及点评

老师引导学生从初读、选读、再读到研读,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把经典读明白,一起质疑和探究。通过图画及文字的阅读成果展示,真正消除与名著的隔膜。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1,P20

8

姜涛

专题探究:整本书深度阅读的助推器

通过精心设计:确定合宜的探究主题,精美预热:唤醒必要的探究基础,精巧对话:提升课堂的探究质量,精妙架桥:引发课外的探究阅读,能够有效推进整本书的深度阅读,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1,P48

9

张彬彬

在阅读中实现生命的再成长——全国名校名师“整本书阅读”教学研讨会侧记

整本书阅读以高、大、上(高阶思维训练、大容量阅读内容、上层教学设计)的“贵族”形象和冷、艳(难以接近为冷,绚丽多姿为艳)的气质成为课堂教学极具魅力的挑战,其内蕴的光芒使学生在阅读中实现生命的再成长。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1,P74

10

熊素文

整本阅读 分享精彩——谈申军娟《傅雷家书》交流课

申军娟老师执教的《傅雷家书》阅读课呈现三大亮点:立德树人,课堂交流主线鲜明;读说议访,任务驱动形式丰富;丰厚底蕴,外引内联生命课堂,通过阅读,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交流,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迎接更好的自己。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9,P80

11

于红梅

从单篇教学到整本书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基于言语实践推进该目标的达成,统编教材在编排体系、教学内容上充分搭建了有利于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的操作平台。本文拟从长文短教把文章读“短”、深度阅读把结构读“细”、有效衔接把内容读“宽”、比照呼应把整本书读“实”四个方面,提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2,P40

12

兰天宇

款款走进来 深深读下去——整本书阅读深度教学策略探究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走进来,走进文本,走进趣味,通过不同的方式将学生引入名著的阅读,同时在进入阅读后,注重持续积极性的保护,以此将学生真正引入阅读,然后让学生读下去,读出层次,读出深度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2,P64

13

袁海员

整本书阅读必须落实的四大问题

整本书阅读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而言,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认知水平,通过落实四大问题;1、正确合理的定位;2、科学可行的任务设计;3、有效的阅读指导;4、科学的评价体系,更好地实现国家推行整本书阅读计划的初衷。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5,P31

14

颜培杰

整本书阅读视域下的中考名著阅读评价思考

思考与探究整本书阅读视域下的中考名著阅读评价,指出整本书阅读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渗透在不断加强,但其在中考名著阅读考查中的导向却不甚明了,改进措施是在中考名著阅读考查中渗透整本书阅读理念,从主题阅读、写法分析,阅读策略等方面考察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通讯》2020.5,P85

15

于保东 于保泉

抓住主线 读出大爱——《艾青诗选》整本书选读

以每天的诵读理清《艾青诗选》的主线,诗歌的鉴赏进入艾青的精神世界,深沉的、炽热的诵读展示学习所得,学生“真读”,与艾青发生精神共振,就会带来审美享受,想象力与思辨力就会得到提升,语文素养的提高就会自然发生。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6,P49

16

孙涛

整本书阅读命题导向探析

通过命题立意、命题情景、问题设计、命题答案,充分发挥命题的导向作用,促使教师能够按照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培育人才,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6,P79

17

邹梅朵

整本书读写设计的支架意识——从《骆驼祥子》说开去

整本书读写实践的设计要有支架意识,设计支架,以写带读,让学生与阅读更多的发生联系。支架的类型主要有,搭建逻辑关系型、归纳写作技巧型、激发兴趣开拓思路型。文章以《骆驼祥子》的教学为例,对“支架”的类型进行归纳与说明。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11,P39

18

陈书桂

体验互换:课外整本书导读路径

体验互换,即教师在尊重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在课外整本书导读课中与学生以“对话”和“倾听”为主要手段,有序展示、交流多种角色的“言语”阅读体验,以熏陶的方式促成学生阅读体验改造,提升其阅读能力,阅读自信,阅读幸福感为最终目的的倒读法。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12,P26

19

李少珍

整本书阅读:导读、研读和运用的素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涉及三个方面,即导读、研读和运用。分别指向整体阅读、深入阅读和语文素养养成。这三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助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奠基。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12,P30

20

金星闪

任务清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突破方式

整本书阅读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个体阅读态度是综合学力的体现,学生自读能力上来了,语文能力也就上来了。自读能力也是要慢慢培养的,正如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只有贯穿整于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化指导中才真正有效。这一过程,离不开教师自身阅读经验的示范引领,如任务清单的引导,离不开课堂主问题设置的深入导读。而利用表格设置不同阅读时段的任务清单如粗读清单,精读清单,成果分享清单,进行由浅入深的构架,可以见证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体现整本书阅读的实效。一句话,任务清单有助于整本书阅读的功效。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12,P62

21

赵晓燕

整本书阅读教学:我们应该做什么?——以名师课堂为例

整本书阅读教学现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关注的热点之一。研读名师关于整本书教学的课例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的角色,更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者、唤醒者、对话者和思考者。对这些角色的认知与执行,将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语文教学通讯》2020.12,P25

22

夏峥嵘

2018-2020年中学整本书阅读研究述评

自统编语文教材使用以来,整本书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呈现出空前的活跃局面。梳理2018-2020年专家、名师、一线教师所做的有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研究,吸取其中对一线教学有意义的内容,总结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三点建议,以期帮助一线教师更有效地展开整本书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通讯》2020.12,P80

23

孙涛

中考整本书阅读测评导向及备考策略

2020年中考整本书阅读测评的知识导向考查学生读了没,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导向考查学生怎样读,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素养导向考查学生为什么读,关注学生是否把整本书核心价值内化为个人素养的一部分。备考知识导向的试题要关注阅读的真实性、经常性和完整性,能力导向试题要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主题阅读和能力的培养,素养导向试题要在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促使学生精神世界的丰盈。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4,P65

24

于保东

整本书阅读讨论课的核心价值:发展思维于学会表达

整本书阅读讨论课是基于推进课的再推进,是展评课的前展评。推进课要基于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阅读障碍,其核心价值是给学生搭建思维支架,使其学会深度阅读;而阅读讨论课的是核心价值是用讨论的方式发展学生思维并让学生学会表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5,P65